糖尿病足
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有哪些?
添加时间:2018-11-06 14:00
浏览次数: 次
【
大
中
小
】
打印
关闭窗口
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糖尿病患者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部及下肢坏疽,称为“糖尿病足”。糖尿病足,特别是糖尿病足溃疡常表现为足部麻木、感觉迟钝、发冷、疼痛等。一旦发病,由于其治疗复杂,严重者会面临截肢的后果。那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有哪些?
一、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以及微血管的病变:
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情况导致了患者下肢胫后动脉、腓动脉等的血管粥样硬化,以及血栓等的形成。导致管腔狭窄、闭塞,致肢体远端缺血,使组织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及营养物质,不能及时的排出代谢废物,以及不能使治疗药物有效的到达病变部位。
另外各种微血管的病变可导致皮肤营养血流储备被破坏,也可引起神经营养障碍,加重神经功能损伤,导致溃疡形成。
二、血脂代谢的紊乱:
研究表明,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,并且可以促进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发展。
三、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:
可累及感觉神经、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等等,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神经病变导致对于疼痛、压力、以及温度的敏感性大大减弱甚至丧失。使患者造成烫伤、创伤等难以及时被发现,最后因未及时处理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,而诱发严重感染以及其他严重病变。
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天天检查足部的习惯,检查内容包括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、擦伤、裂口,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,皮肤的色泽如何,如果皮肤温度降低,皮肤颜色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,则提示局部缺血,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死。
提醒广大患者,对于糖尿病足,要做到及早发现,及时治疗。